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一)遗址背景与植物考古数据
(二)量化方法
三、分析结果
(一)作物组合分析
(二)炭化水稻的出土密度
(三)水生植物的出土密度
(四)炭化水稻粒径的测量结果
四、讨论
(一)作物组合变化
(二)稻作农业演化轨迹
(三)水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
五、小结
文章摘要:本研究利用太湖以东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大植物遗存,结合相关聚落调查与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尝试探讨该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距今7000—3800年)的稻作农业发展与人类适应。结果表明,全新世长三角滨海地带的水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了这个地区马家浜文化至广富林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演化轨迹。其中,良渚文化时期,浅水湿地的沼泽化过程可能促进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的扩张发展;而距今4200年左右的全新世晚期气候干冷事件对太湖以东地区人类稻作农业活动产生了明显不利的影响;良渚至钱山漾-广富林文化时期太湖地区聚落和农业经济发生的转变,显示出史前稻作农业社会的脆弱性与弹性适应。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C912.4;S511-09
